序号 |
推荐等级 |
项 目 名 称 |
主要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1 |
特等奖 |
强涌潮河口曹娥江大闸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
绍兴市曹娥江大闸建设管理委员会、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河海大学、绍兴市曹娥江大闸管理局、南京瑞迪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绍兴市曹娥江大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
徐青松、蔡跃波、罗尧治、潘存鸿、林军、陈舟、许文斌、黄国泓、朱岳明、马春波、严根华、张小琴、傅森彪、包中进、涂成杰、王柏明、周国卫、何勇军、刘旭辉、卢祥兴、马晓明、董志成、唐修生、许贤、皇甫能达、王敏、程新闯、潘虹、张威、杨伟军、包为民、祝烨然、王军、韩海骞、沈雁彬、张炜、陈国新、史斌、李健民、姜涛、周臻怡、范光亚、杨火其、应一辉、陆芳春、康瑛、徐海峰、朱世哲、强晟、陈发展 |
2 |
一等奖 |
三峡水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
魏山忠、金兴平、仲志余、胡兴娥、吴道喜、程海云、常剑波、陈桂亚、黄艳、闵要武、张细兵、丁毅、许全喜、王海、鲁军 |
3 |
一等奖 |
中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实践应用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天津市水务局、上海市水务局 |
王建华、陈明、王浩、李海红、赵勇、齐兵强、刘永攀、褚俊英、桑学锋、颜勇、肖伟华、刘家宏、胡鹏、马静、邵薇薇 |
4 |
一等奖 |
高拱坝真实工作性态研究及工程应用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
张国新、朱伯芳、金峰、刘毅、徐艳杰、宁金华、王仁坤、姚栓喜、周绍武、周钟、刘有志、王进廷、潘坚文、胡平、杨萍 |
5 |
一等奖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水利厅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陈进、孙志禹、黄薇、文丹、尹正杰、杨影丹、王波、李荣昉、常福宣、陈永柏、霍军军、陈广才、陈文华、李亚平、由竹林 |
|
6 |
一等奖 |
曹妃甸滩涂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环境效应研究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陆永军、徐啸、潘军宁、吴兴元、陈求稳、周海、邹欣庆、佘小建、汪亚平、王红川、胡殿才、张金善、季荣耀、左利钦、崔峥 |
7 |
一等奖 |
大型水利枢纽下游河型变化机理与调控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长江科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胡春宏、曹文洪、吉祖稳、方春明、卢金友、田世民、张燕菁、董占地、陈绪坚、姚仕明、王卫红、王延贵、胡海华、关见朝、黄莉 |
8 |
一等奖 |
水文全要素实验与模拟预测理论及应用 |
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余钟波、杨涛、陆宝宏、杨传国、鞠琴、何祺胜、冯杰、孙营营、向龙、谷黄河、刘娣、王晓燕、师鹏飞、王超、周旭东 |
9 |
一等奖 |
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过程与农业高效用水模式 |
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
康绍忠、杨金忠、裴源生、冯绍元、任理、左强、黄介生、孙景生、张喜英、佟玲、赵勇、伍靖伟、霍再林、王景雷、石建初 |
10 |
一等奖 |
珠江河口复杂动力过程及复合模拟技术研究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珠江河口海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 |
徐峰俊、王琳、王现方、邓家泉、余顺超、林俊、黄胜伟、陈荣力、谢宇峰、罗丹、吴小明、何用、张心凤、丁晓英、苏波 |
11 |
二等奖 |
工程质量隐蔽问题综合物探检测方法及新技术 |
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武汉有限公司 |
张建清、陆二男、刘方文、陈敏、刘润泽、熊永红、张智、吴礼松、况碧波、李张明 |
12 |
二等奖 |
两库建设运行对两湖生态安全影响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 |
周怀东、王雨春、殷淑华、张细兵、高继军、张双虎、关见朝、尹炜、郝红、徐军 |
13 |
二等奖 |
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模拟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管理局、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
徐宗学、徐林波、李培、于伟东、张晓岚、杨志峰、鱼京善、李巍、李春晖、苏保林 |
14 |
二等奖 |
淮河水系生态用水调度研究 |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清华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
王忠静、顾洪、赵建世、程绪水、黄跃飞、姜永生、张炎斋、万一、陈炼钢、王世龙 |
15 |
二等奖 |
水工程基础和边坡软弱面稳定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刘志明、杨启贵、王玉杰、杜雷功、李现社、胡进华、贾国臣、司富安、赵宇飞、雷兴顺 |
16 |
二等奖 |
淮河洪水多元协同调控技术与实践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河海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钱名开、钟平安、夏成宁、刘九夫、徐时进、徐英三、万新宇、彭顺风、王银堂、陈红雨 |
17 |
二等奖 |
长江入海控制站水沙通量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河海大学 |
王俊、高健、高敏、张志林、胡凤彬、胡国栋、李文正、刘桂平、朱巧云、郑文燕 |
18 |
二等奖 |
土壤大孔隙流机理及产汇流模型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江苏科技大学 |
冯杰、黄国如、解河海、郝振纯、李致家、杨涛、张东辉、杨志勇、张小娜、黄利群 |
19 |
二等奖 |
项目名称 黄河下游堤防淤筑工程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
沈细中、鲁泽秀、张俊霞、兰雁、江恩惠、冷元宝、常向前、武士国、郜国明、杨建 |
20 |
二等奖 |
河海大学、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星飞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河道管理局、江苏航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日立泵制造(无锡)有限责任公司 |
郑源、刘军、李龙、顾星康、杨淮、屈波、周大庆、张德虎、葛新峰、孙斌 |
|
21 |
二等奖 |
箱式整装小水电站相关技术研究 |
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杭州亚太水电设备成套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思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徐伟、徐国君、楼宏平、程夏蕾、徐锦才、张巍、董大富、林凝、金华频、舒静 |
22 |
二等奖 |
特种高性能外加剂研究与应用 |
河海大学、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蒋亚清、孙立萍、刘小艳、李中华、何辉、孙云良、黎非、姜莉 |
23 |
二等奖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河口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安催花、丁大发、姚同山、胡春宏、陈雄波、唐梅英、王敏、王新功、刘娟、钱裕 |
|
24 |
二等奖 |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生态阻控技术研究 |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 |
雷阿林、史志华、尹炜、杨国胜、李璐、贾海燕、雷俊山、朱惇、辛小康、闫峰陵 |
25 |
二等奖 |
松辽流域河流湿地生态安全关键技术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陈敏建、李和跃、朱庆平、丰华丽、王高旭、王立群、黄利群、黄昌硕、陈炼钢、姜玲 |
26 |
二等奖 |
水利水电工程虚拟仿真技术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覃利明、张德文、王进丰、黄少华、朱丽、陈敏、李小帅、郑立平、黄艳芳、傅尤杰 |
27 |
二等奖 |
农业抗旱用轻型成套滴灌系统机具 |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
冯俊杰、翟国亮、邓忠、郭志新、李金山、范永申、付根生、高国强、尚三林、尚自烨 |
28 |
三等奖 |
梯级水电工程水温水文累积效应及生态调控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
武汉大学 |
李兰、梅亚东、杨梦斐、杨娜、陈攀、翟丽妮、武见 |
29 |
三等奖 |
晋北水蚀风蚀交错区沟道拦沙工程技术体系研究 |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心 |
聂兴山、姚金刚、刘志刚、王雄、许国平、卫正新、崔卫华 |
30 |
三等奖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智能化数据管理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 |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金正浩、李俊富、苏加林、马军、徐小武、王洪洋、薛立梅 |
31 |
三等奖 |
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连云港市盐东水利工程管理处、常熟市水利局 |
黄俊友、吴瑾、蒋春祥、胡晓东、陈辉、周锷、高俊启 |
32 |
三等奖 |
冬季带冰引水规律及应对措施研究 |
德州市李家岸灌区管理局 |
曹九岗、王建华、刘洪明、郑洲、葛孚强、任道军、王玉圣 |
33 |
三等奖 |
干旱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关键技术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郭中小、贾利民、李振刚、徐晓民、郝伟罡、苗澍、魏永富 |
34 |
三等奖 |
淮河流域地下水安全开采及控制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淮河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 |
王式成、刘猛、束龙仓、陈小凤、欣金彪、陈竹青、柏菊 |
35 |
三等奖 |
皂市水库大坝生态补偿关键技术研究 |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澧水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陈绍金、李建民、陶苏平、肖建红、王勇泽、骆诗栋 |
36 |
三等奖 |
黄河中下游干流主要水文站洪水最大含沙量预报方法研究 |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西安理工大学 |
金双彦、张俊峰、刘晓伟、秦毅、徐建华、李雪梅、吴幸华 |
37 |
三等奖 |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
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淮安市水利局、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王道虎、黄克清、张谊、许成、俞晓春、贾硕岭、郝达平 |
38 |
三等奖 |
恶劣自然条件下水文测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陈智、王宏、王吉星、李幸福、肖志明、张尚忠、姚欣真 |
39 |
三等奖 |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水文调查与分析 |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 |
牛最荣、谢建丽、赵映东、张德栋、赵丽娜、王毓森、李育鸿 |
40 |
三等奖 |
河道生态建设植物措施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
浙江省河道管理总站、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与发展中心、衢州市河道管理站 |
陈永明、韩玉玲、岳春雷、叶碎高、李贺鹏、赵聚国、严齐斌 |
41 |
三等奖 |
北方水库蓝藻暴发阈值研究与应用 |
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户作亮、林超、刘德文、李辉、张胜红、郭勇、李文君 |
42 |
三等奖 |
闽江口潮流泥沙运动特性与船坞码头优化布置研究 |
河海大学 |
郑金海、王震、吴腾、李安中、丁坚、马洪蛟、李宇 |
43 |
三等奖 |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通信预警及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淮河水利委员会通信总站、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花炜、曾祥毅、许志勇、操晓德、吴伟、钱朝阳、洪浩 |
44 |
三等奖 |
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系统 |
江苏省水利网络数据中心 |
陶长生、柏屏、高祥涛、林秀玉、王绍勤、曹帅、徐德祥 |
45 |
三等奖 |
黄河水情可视化会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张红月、王龙、霍世青、王怀柏、许卓首、胡跃斌、杨健 |
46 |
三等奖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利水电工程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
水利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北京必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计量学院 |
吴燕明、胡康军、唐智斌、林光辉、刘冰洁、张俊辉、沈唯真 |
47 |
三等奖 |
江苏省防汛防旱监测预警系统 |
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河海大学 |
陶长生、陆一忠、李春华、许峰、王绍勤、宋炜、戚荣志 |
48 |
三等奖 |
新一代安全高效大型门座起重机的研发与应用 |
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武汉大学、水利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中国计量学院、杭州江河机电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
揭建安、吴燕明、王传民、张煜明、徐超健、孙卫红、何小新 |
49 |
三等奖 |
基于多源气象信息的洪水预报技术研究 |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田友、齐晶、温立成、只德国、杨鹏、杨学军、杨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