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获奖 |
项 目 名 称 |
主要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1 |
特等奖 |
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研究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文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省水利厅、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水文局、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黑龙江省水文局、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西省水文局、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北京市水务局 |
骆承政、胡明思、张建云、陈凯、郭一兵、史辅成、李太炎、巢中根、李晓涛、石凝、王为民、吕天寿、陈树娥、周一敏、王辉、刘九夫、关铁生、毛羽俊、毛凤莲、沈国昌、周冰清、徐春晓、谢自银、贺瑞敏、刘宏伟、施睿、王玉太、张大发、潘云、周子绂、潘汉臣、邹世杰、李灿章、张继先、张经之、王守刚、郑永钊、韩广钧、余应中、黄英、王继辉、陈剑天、覃光权、杜国璋、杨致强、樊荣熹、鲁才华、张武忠、李树莲、赵文骏 |
2 |
一等奖 |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马建华、魏山忠、王新才、仲志余、石小强、徐建益、王永忠、窦希萍、马经安、侯卫国、陈肃利、郭海晋、林顺才、胡春燕、张杰 |
3 |
一等奖 |
长江三峡工程右岸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王德宽、毛江、邵建雄、姚维达、程建、袁宏、王桂平、吴刚、张毅、李建辉、黄家志、文正国、易先举、谢秋华、瞿卫华 |
4 |
一等奖 |
大型水电工程岩石高边坡工程安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 |
河海大学、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
徐卫亚、石崇、刘兴宁、谈小龙、张宗亮、冯树荣、王环玲、刘志明、蒋中明、石安池、傅胜、汪华斌、喻和平、巫德斌、高德军 |
5 |
一等奖 |
青海湖生态-环境演变与生态需水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王浩、王芳、燕华云、刘佳、龙爱华、王琳、高永胜、刘争胜、侯希斌、赵晖、张新海、刘弢、刘小圆、傅小城、朱延龙 |
6 |
一等奖 |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演变机理及整治方案研究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办公室、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 |
江恩惠、曹常胜、符建铭、曹永涛、张林忠、李建培、杨希刚、高航、黎桂喜、申冠卿、刘燕、余欣、周景芍、张遂芹、夏修杰 |
7 |
一等奖 |
中国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李原园、郦建强、汪洪、王建生、汪党献、李云玲、段红东、徐春晓、程晓冰、高敏凤、骆辉煌、刘小勇、黄火键、王勇、颜勇 |
8 |
一等奖 |
新型潮汐发电机组技术研究和开发 |
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杭州江河机电装备工程有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清华大学、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计量学院 |
吴燕明、周争鸣、刘长陆、俞剑锋、杨校生、颜建华、王正伟、陈国海、程文韬、陈乐、陈康明、陈立卫、彭善国、吴俊生、陈金林 |
9 |
一等奖 |
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研究与应用 |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
蔡阳、曾焱、常志华、辛立勤、唐燕、詹全忠、陈子丹、陈岚、成建国、付静、何猛、黄藏青、王爱莉、程益联、杨旭 |
10 |
一等奖 |
现代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清华大学、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杨开林、吴换营、汪易森、樊红刚、陈乃祥、石维新、景金星、王涛(女)、郭永鑫、郭新蕾、付辉、乔清松、张志颇、刘来成、何成连 |
11 |
二等奖 |
钱塘江北岸海塘应对超标准风暴潮研究 |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
徐有成、黄世昌、朱奚冰、吴兴龙、赵鑫、李卫红、朱军政、李磊岩、谢亚力、刘德辅 |
12 |
二等奖 |
水库调节对下游河道生态系统影响及水库生态友好调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 |
陈求稳、蔡德所、吴世勇、刘德富、王红梅、李若男、黄应平、叶飞、陈端、韩瑞 |
13 |
二等奖 |
中国南方崩岗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珠江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 |
廖纯艳、冯明汉、李双喜、鲁胜力、胡玉法、桂惠中、俞丰、任兵芳、喻荣岗、黄艳霞 |
14 |
二等奖 |
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华东宜兴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施工项目部 |
黄悦照、肖贡元、郦能惠、张春生、陈祖煜、江松笙、傅方明、郭惠民、傅华、孙大伟 |
15 |
二等奖 |
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成套技术研究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河海大学 |
赵维炳、姜竹生、戴济群、应舒、施建勇、赵绳、董江平、唐彤芝、黄健、黄家青 |
16 |
二等奖 |
城市水环境改善与水源保护示范工程研究 |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天津华水水务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津水工程新技术开发公司、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刘学功、李金中、江浩、汪长余、孙井梅、文科军、唐运平、杨玉刚、梁宝双、孙永军 |
17 |
二等奖 |
现代灌溉水肥管理原理与技术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宫市水务局、邢台市水务局 |
李久生、栗岩峰、王迪、张建君、饶敏杰、杜和景、张英林、孟一斌、宿梅双、杜珍华 |
18 |
二等奖 |
膨胀土的长期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 |
陈生水、石泉、韩华强、李新江、郑澄锋、王国利、傅华、钱亚俊、钟启明、李东兵 |
19 |
二等奖 |
SSYA600型气动式深水清淤机 |
江阴市水利机械施工工程有限公司、江阴市水利农机局、江阴市非标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何兴才、席卫平、张雄金、刘仲明、沈杏林、王述前、张元金、汪国民、严效源 |
20 |
二等奖 |
淮北平原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实验研究与应用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 |
王振龙、郝振纯、虞邦义、金问荣、王加虎、刘猛、沈敏、陈小凤、张百川、张桂菊 |
21 |
二等奖 |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黄河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建设与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胡一三、郭玉松、谢向文、张晓予、冷元宝、张宪君、马爱玉、王志勇、刘建明、黄淑阁 |
22 |
二等奖 |
狭窄河谷深覆盖层上建设面板堆石坝的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 |
徐泽平、吕生玺、陈宁、赵剑明、邵宇、刘启旺、邓刚、董红建、李海芳、马锋玲 |
23 |
二等奖 |
南京三汊河口护镜门水闸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南京市水利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林玉叶、张政伟、石小强、王凯、叶建春、张祯平、陆忠民、黄颖蕾、徐平、闫旭 |
24 |
二等奖 |
数字式漏电保护技术 |
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浙江大学微电子与光电子研究所、杭州华杭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程夏蕾、韩雁、谢华跃、祝明娟、郭行干、吴卫国、蒋杏芬、张关松、饶大义 |
25 |
二等奖 |
西北牧区水草畜平衡与生态畜牧业模式研究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鄂尔多斯市水利局 |
李和平、包小庆、史海滨、白巴特尔、任杰、郭克贞、赵淑银、吕森、张海滨、杨文勇 |
26 |
二等奖 |
有物理基础的LL分布水文模型集成与应用 |
武汉大学 |
李兰、黄介生、武见、王欣、高仕春、万飚、毛维新、胡建华、张东方、王万 |
27 |
二等奖 |
福建省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 |
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福建省水利信息中心、福建长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杨志英、张天明、吴金塔、廖立伟、梁立峰、鲍文昕、林斌、林韶军、张海强、洪章阳 |
28 |
二等奖 |
水利政务业务一体化协同平台 |
广东省防汛抢险技术保障中心、广州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冯鐕钊、孙书、林晓敏、李观义、朱继文、朱识、李永贵、黄坚、胡波、雷永华 |
29 |
二等奖 |
建立基于卫星的黄河流域水监测和河流预报系统 |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荷兰环境分析与遥感咨询公司(EARS) |
谷源泽、赵卫民、Andries Rosema、尚宏琦、王春青、任松长、刘晓伟、饶素秋、戴东、张勇 |
30 |
三等奖 |
红壤坡地植生工程技术示范推广 |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
左长清、杨洁、方少文、李小强、奚同行、郑海金、汪邦稳 |
31 |
三等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立法研究 |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
李晶、贺骥、王晓娟、张家团、成福云、王丽艳、王新义 |
32 |
三等奖 |
西北牧区人工草地水分运移消耗与高效灌溉优化模式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郭克贞、佘国英、魏占民、佟长福、苏佩风、畅利毛、闫有勇 |
33 |
三等奖 |
沙棘杂交育种研究 |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 |
金争平、温秀凤、胡建忠、徐双民、顾玉凯、闫培华、邰源临 |
34 |
三等奖 |
激光法泥沙粒度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 |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牛占、李静、吉俊峰、和瑞莉、马永来、王怀柏、张成 |
35 |
三等奖 |
黄河下游主槽对径流泥沙过程响应及高效输沙研究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严军、孙东坡、王二平、张晓雷、王鹏涛、宋永军、薛海 |
36 |
三等奖 |
平原水库工程病害诊治技术研究 |
天津市引滦工程尔王庄管理处、天津大学、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朱永庚、董树本、王志高、杨德龙、樊世明、王浩、李飒 |
37 |
三等奖 |
真空激光准直测坝变形系统研发与推广应用 |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金正浩、李克绵、孟中、李俊富、徐岩彬、王科峰、郝长生 |
38 |
三等奖 |
离心成型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郑州大学 |
赵顺波、李凤兰、张天光、李晓克、高润东、韩菊红、韩文德 |
39 |
三等奖 |
HLC-IAAR高效减水剂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瑞迪高新技术公司 |
陈国新、祝烨然、黄国泓、王冬、唐修生、蔡明、李克亮 |
40 |
三等奖 |
百色水利枢纽大坝辉绿岩骨料碾压混凝土试验研究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所 |
刘鲁强、陈发科、姜福田、杨恒华、凌贤宗、李维孟、蒋巧玲 |
41 |
三等奖 |
宁夏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与地基的预浸水处理方法研究 |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建设指挥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 |
哈双、陈正汉、黄雪峰、薛塞光、郭建繁、朱元青、刘学文 |
42 |
三等奖 |
悬臂浇筑辊轴行走式轻型三角挂篮的研制与应用 |
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霍正存、宋淑平、赵洪林、郝红漫、韩克伟、张成玉、杨景国 |
43 |
三等奖 |
水利部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 |
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水利部财务司、水利部信息中心、北京托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牛志奇、高军、刘鹏鸿、唐世青、郭红云、苏琪、张李平 |
44 |
三等奖 |
移动式虹吸管防汛抢险设备(移动式虹吸抢险泵) |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 |
钟正勇、骆祝茂、冯微、陈立明、蔡旗高、陈仕辉、王秀梅 |
45 |
三等奖 |
松花江洪水管理系统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 |
李纪人、刘明、韩俊山、程晓陶、黄诗峰、万洪涛、宁方贵 |
46 |
三等奖 |
海河流域水经济价值与相关政策影响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世行银行驻华代表处、邯郸市水利局 |
甘泓、汪林、蒋礼平、倪红珍、张春玲、陈一鸣、谷军方 |
47 |
三等奖 |
甘肃省干旱情势分析与抗旱减灾措施研究 |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金彦兆、刘佳莉、邓建伟、王亚竹、吴婕、卢书超、李莉 |
48 |
三等奖 |
晋中市水资源供需预测及全要素优化配置动态模拟研究 |
山西省水资源研究所、晋中市水利局、晋中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李智慧、李巧霞、张永爱、杜保存、王文晖、李荷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