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等级 |
项 目 名 称 |
主要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1 |
特等奖 |
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殷保合、林秀山、贾金生、王庆明、董德中、刘继祥、张俊华、曹应超、张利新、李治明、杜清平、朱兴旺、薛喜文、周益民、刘海军、马福恒、陈怡勇、陈祖煜、厉建平、俞祥荣、朴永南、赵存厚、吴新琪、张会言、温彦锋、王向明、钟登华、赵慧琴、叶明、杨元红、赵洪志、韩伟、李国君、袁全义、李惠安、潘恕、赵宏、王积军、姚文艺、刘树君、刘庆亮、祁志峰、胡玉明、肖强、吴长征、姜仁东、郭朝文、李鸿君、王跃、屈章彬 |
2 |
一等奖 |
基于云计算的防汛防旱信息集成平台的研究 |
河海大学、淮安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
许峰、朱跃龙、高中卫、黄克清、俞晓春、汤建均、吴际、周晓峰、叶茂、叶枫、尚洁、葛恒凤、许国艳、娄渊胜、平萍 |
3 |
一等奖 |
海河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综合模拟与预测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武汉大学 |
王浩、贾仰文、周祖昊、仇亚琴、牛存稳、杨贵羽、雷晓辉、肖伟华、陆垂裕、丁相毅、游进军、高歌、郑春苗、罗翔宇、王康 |
4 |
一等奖 |
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仲志余、施勇、方春明、卢金友、李丹勋、胡维忠、姚仕明、宁磊、王兴奎、董耀华、毛继新、陈肃利、邵学军、陈松生、栾震宇 |
5 |
一等奖 |
水工混凝土静动态损伤断裂过程及其声发射特性研究与实践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武都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胡少伟、陆俊、胡晓、徐波、顾冲时、黄文、范向前、张艳红、赵新铭、米正祥、沈捷、刘涛、钟小青、刘晓鑫、乔艳敏 |
6 |
一等奖 |
高土石坝抗震理论及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张建民、刘小生、赵剑明、张嘎、陈祖煜、常亚屏、陈宁、冯大阔、刘启旺、刘超、邵宇、王刚、杨玉生、于艺林、杨正权 |
7 |
一等奖 |
高性能环氧灌浆材料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汪在芹、李珍、魏涛、邵晓妹、陈亮、肖承京、廖灵敏、唐文坚、冯菁、张健、蒋硕忠、黄良锐、彭尚仕、李晓鄂、蔡胜华 |
8 |
一等奖 |
珠江压咸补淡关键技术与实践 |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珠江委水文局)、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珠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岳中明、赵晓琳、胥加仕、何治波、钱燕、吕忠华、谢淑琴、刘斌、易灵、刘建业、田玉丽、潘维文、闻平、孙波、徐峰俊 |
9 |
二等奖 |
水旱风灾害防御决策支持关键技术研究与业务化应用 |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广东省防汛抢险技术保障中心、广东省水文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 |
邱德华、邹振宇、莫荣强、丁留谦、张行南、刘舒、赖仁审、贺国庆、陈芷菁、夏达忠 |
10 |
二等奖 |
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瞬态过程水力特性与疲劳寿命关键技术研究 |
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
王正伟、周凌九、罗永要、肖业祥、阎宗国、彭光杰、张静、张瑾、杨静、刘鑫 |
11 |
二等奖 |
水利财务业务精细化管理系统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财务司、南京金水尚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薛亚云、赵守高、黄勇、周明勤、孙荣久、郑红星、张永杰、张惠、李芳、赵梅 |
12 |
二等奖 |
全球江河水沙变化与河流演变响应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清华大学 |
胡春宏、王延贵、刘成、缪纶、张燕菁、史红玲、吴保生、张小峰、耿庆斋、卢金友 |
13 |
二等奖 |
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研究 |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
周学文、王晓东、王爱国、汪安南、黄河、张旺、王海锋、张祥伟、金旸、高敏凤 |
14 |
二等奖 |
移动式坡面水土流失高精度快速测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张平仓、丁文峰、王一峰、刘纪根、师哲、任洪玉、李飞、唐文坚、李昊洁、张静 |
15 |
二等奖 |
盐潮风浪流同步测控系统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王现方、林俊、王磊、罗朝林、李晓亮、罗丹、何启莲、陈荣力、黄立、苏波 |
16 |
二等奖 |
联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确定土体本构模型参数方法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汪小刚、刘小生、刘启旺、陈宁、赵剑明、杨玉生、侯淑媛、宋远齐、王宏、晁华怡 |
17 |
二等奖 |
淮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与供水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 |
王振龙、王式成、郝振纯、钱名开、刘猛、潘强、朱士彬、董秀颖、李瑞、赵瑾 |
18 |
二等奖 |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研究与实践 |
大连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陈守煜、邱林、周惠成、聂相田、李敏、王文川、彭勇、徐冬梅、王子茹、马建琴 |
19 |
二等奖 |
摆动振孔高喷工艺研发与推广应用 |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四平东北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李绍基、金正浩、孙灵慧、刘权富、田伟、张宝军、刘靖、姜笑阳、王立武、才运涛 |
20 |
二等奖 |
黄河下游移动式不抢险潜坝应用研究 |
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机械厂、郑州黄河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 |
耿明全、吴林峰、孙东坡、刘培勋、李永强、谢有成、崔武、刘云生、刘筠、胡俊玲 |
21 |
二等奖 |
缺水型大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 |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张彤、贺国平、王忠静、蒋云钟、王萍、潘安君、万超、杨芬、邵惠芳、甘治国 |
22 |
二等奖 |
河床式水电站金属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李纪新、马跃生、陈霞、张利新、陈丽晔、唐松智、孙鲁安、姚乐燕、杨光、侯庆宏 |
23 |
三等奖 |
水文信息资源统一组织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海大学 |
王俊、程海云、艾萍、史芳斌、陈雅莉、周晓峰、陈春华 |
24 |
三等奖 |
长江水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智能响应系统研究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
胡甲均、谭德宝、孙录勤、陈蓓青、叶松、张治中、林水生 |
25 |
三等奖 |
长江南京河段防汛抢险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研究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 |
崔信民、刘永志、臧英平、李涛章、仲琳、周玲霞、张云娇 |
26 |
三等奖 |
应急抢险现场视频直播及会商系统 |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 |
李颖、秦文海、刘旭东、蔡捷、陈晓明、袁卫宁、徐建军 |
27 |
三等奖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综合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景来红、陶富岭、王学潮、霍建伟、刘尧、高庆方、侯清波 |
28 |
三等奖 |
高压自动调谐无源滤波及无功补偿装置研究与应用 |
湖南省洞庭湖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湖南科太电气有限公司 |
谢有神、刘卡波、李贤海、侯利平、胡丹、李连全、刘书奇 |
29 |
三等奖 |
水轮发电机节能减材关键技术研究 |
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杭州江河水电科技有限公司、水利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杭州江河机电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
周争鸣、吴燕明、朱春英、李桃、陈立卫、程文韬、程永珍 |
30 |
三等奖 |
基于3S的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技术应用与推广 |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民勤县水务局 |
李元红、李赞堂、张新民、高菁、程玉菲、卢书超、胡想全 |
31 |
三等奖 |
加入GPA对水利和工程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 |
张红兵、李晶、王晓娟、王建平、陈金木、杨彦明、牛志奇 |
32 |
三等奖 |
水旱轮作区农田灌排—生态沟渠湿地联合系统研究与应用 |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河海大学、江苏省水利厅、高淳县水务局 |
郭潇、邵孝候、曹淑敏、许峰、徐征、江培福、金旭浩 |
33 |
三等奖 |
准噶尔盆地南缘水资源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
石河子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武汉大学 |
何新林、郑旭荣、王振华、周宏飞、杨广、李俊峰、李江云 |
34 |
三等奖 |
黄河流域典型水文分区产流研究 |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赵卫民、王庆斋、刘晓伟、刘龙庆、陶新、许珂艳、戴东 |
35 |
三等奖 |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建设与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刘学工、朱太顺、高新平、崔建中、马晓兵、张喜全、谈皓 |
|
36 |
三等奖 |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及中国海海平面变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
河海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
左军成、陈满春、杜凌、陈美香、徐青、颜梅、张建立 |
37 |
三等奖 |
三峡库区深厚破碎岩体成因机制及滑坡防治研究 |
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苏爱军、柯于义、刘红星、王建锋、叶伟峰、郭麒麟、周习军 |
38 |
三等奖 |
纤维素纤维混凝土在渡槽、渠道衬砌中的关键应用技术 |
北京工业大学、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罗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邓宗才、刘国平、刘爱军、和秀芬、施慧聪 |
39 |
三等奖 |
滨海城市雨洪调控排放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杨开林、郭新蕾、王涛、郭永鑫、付辉、贾顺钟、缪丽 |
40 |
三等奖 |
堤坝工程水泥土截渗墙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 |
宋新江、余智囊、崔德密、王永雷、吕列民、王诗祥、徐海波 |
41 |
三等奖 |
双沟导流洞生态放水钢管大流量泄漏封堵设计与研究 |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苏加林、路振刚、李正国、顾一新、李桂芳、李大伟、张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