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
主席台
大会总报告
本站讯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国家水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美水科学与工程数学模型进展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5-26日在北京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和专家约80位,就泥沙、水利工程、流域管理、水土保持、河口等方面的工程数模开发、研究、应用等进行研讨。
数学模型是解决水资源问题极其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无论在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等领域,还是水利规划、工程设计、水资源管理、科研等方面,数学模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解决水科学领域中的泥沙问题,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次研讨会,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对解决泥沙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和研讨。
解决泥沙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与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息息相关,许多国家在江河治理、防洪减灾、改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都面临着如何解决泥沙问题的挑战。
泥沙问题涉及土壤的侵蚀和沙化,泥沙的产生和输移,河道、河口与海岸的演变,泥沙与水利工程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等诸多方面。据粗略统计,全球土壤侵蚀面积约2500万km2,占全球陆地16.8%。全球每年地表侵蚀量达600亿吨,因水土流失每年损失耕地约5万-7万km2, 每年因泥沙淤积而损失的水库库容约占世界总库容的1%。
我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和泥沙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侵蚀量达50亿吨。全国还有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水库淤积和影响防洪安全、饮用水安全、航运安全、发电安全和生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据水利部直接管理的二十座水库80年代观测资料表明,多数水库运行不足20年,总淤积量已达77.85亿m3以上,占原设计库容的18.6%。
为了研究解决土壤侵蚀和泥沙问题,世界各国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70年代以来,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泥沙模型试验大量开展。80年代以来,随着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泥沙观测和实验的不断深入与广泛的工程应用,以及现代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泥沙数学模型已逐渐成为研究和解决泥沙问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解决泥沙问题的技术和手段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泥沙数学模型方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葛洲坝淤积计算开始,在解决长江三峡泥沙问题、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等实际问题中,我国的泥沙数学模型得到了较快发展,许多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和美国国家水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的科学家在泥沙数学模型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互访和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2月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与美国国家水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正式签署了建立科学研究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一致同意组织一系列的双边学术交流活动,以推进两国模拟技术的发展。本届为期两天的会议,安排有两个大会总报告、31个技术报告,专家们将交流和研讨泥沙数学模型的最新进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和发展方向。
据悉,参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深信数学模拟技术是21世纪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有效最廉价的技术工具,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但鉴于泥沙问题与模拟技术的复杂性,数学模型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如边界阻力问题、紊动粘性系数、泥沙扩散系数、底部泥沙挟沙力、侵蚀参数等。尤其重要的是,如何使已有泥沙数学模型尽快向标准化、可视化和商业化发展,进一步实现对模型进行开放性检验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解决泥沙问题、保护水土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水利部事业单位,同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类中心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将责无旁贷,利用其独特的地位和发挥其国际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研究、培训和交流,推动泥沙领域的国际合作向广度、深度发展,以解决土壤侵蚀、水库河道泥沙淤积为重点,开拓进取,真诚服务,促进我国泥沙问题的解决,促进我国水土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利用我国泥沙领域的技术优势,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努力争取将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打造成为在泥沙领域对外合作、技术输出的基地和窗口,水利全面登上国际舞台的通道之一。